close

談談我對唐朝大詩人崔顥《登黃鶴樓》這首詩的一點點疑問

崔顥的這首《登黃鶴樓》是我上中學時課本里的教材,那時候雖然已學過孔大聖人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是礙於所處環境與學習條件的限制,打小沒能夠博覽群書,所以對於古詩的學習,也就只能被動地全部吸收老師的傳授。即使有了疑問,也被老師一句“教材上就是這麼講的”給鎮住了。

那時我就特別喜歡背古詩,對於這首《登黃鶴樓》更是背到脫口而出。原因嘛,便是我特別喜歡這首詩中“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兩句,每每背到這兩句時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僅僅只是這兩句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而是總有一種縈縈繞繞的情感從心底瀰漫滲透到全身久久揮之不散。雖然那時並不怎麼明了這首詩的意思,但卻就是因為這種說不出的感覺,我才更加喜歡動不動就背出這兩句來賞玩。

久而久之,我似有所“悟”,覺得能帶給我這種說不出感覺的恰恰是詩句中“歷歷”與“萋萋”這兩個相對疊音字無法言說的美,它的美美在“歷歷”二字讀起來有一種剛勁陽光的感覺,而“萋萋”卻有一種隱隱的“悲傷”之感,這兩種感覺一“揚”一“抑”的對立以及所形成的巨大落差讀起來給了我一種音感上的共鳴。再後來看到詩賞析中關於李白對這首詩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且不論是真是假,但卻恰恰證明了作者對黃鶴樓景物描寫的這兩句詩句有著他人不可超越的深意。我個人以為,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無非就是烘託或者寄情,如果只是單純的景物描寫似乎就顯的空乏無趣。

不管我對這首詩中這兩句景物描寫的詩句有多麼的喜歡,但一點也不影響我對這首詩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所存在那一點點的疑問。這個疑就是當年老師講這首詩時說它是一首“弔古懷鄉”的佳作。我一直都不明白。 ——作者登上了黃鶴樓,在飽覽黃鶴樓風光之後,即興而詩成。詩中先寫了黃鶴樓的傳說(弔古),接著又寫了遠眺黃鶴樓的風光(現實景物),最後卻落筆在“懷鄉”之句上。

對於一首詩,應該是渾然的一個整體,既然作者能在黃鶴樓上“弔古懷鄉”,那麼這“黃鶴樓”的傳說,以及風景究竟與作者的“家鄉”有著什麼樣的必然呢?如果沒有,作者為何要將“黃鶴樓”與自己的“家鄉”在一起呢?

老師說過,對於一首詩歌的理解,我們不僅要了解作者的生活時代背景,還要了解作者的經歷,為此我翻閱了很多資料,有作者本人的,也有關於黃鶴樓及作者筆下景物的。崔顥(公元704——公元756)河南開封人,長於寫詩,宦海沉浮,終不得志。黃鶴樓在湖北武漢,這與千里之外的作者家鄉河南開封應該沒有任何關聯吧,但他生活的時代是唐玄宗(公元685年—公元762年)在位時期,雖然那時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大唐朝自建立以來朝堂宮廷政權的風雲變幻對作者不可能沒有一絲一毫的觸動。作者寫黃鶴樓的建立者“昔人乘鶴而去”,且“一去不復返”,“空餘”的黃鶴樓被白雲司“空”而入,他登高遠眺,不僅可以看到“晴川歷歷漢陽樹”,又能看到“芳草萋萋鸚鵡洲”,“鸚鵡洲”,相傳由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而得名。禰衡,很有才華,但性格剛直。後被黃祖殺害,亦葬於洲上。

那麼這與作者站在黃鶴樓上遠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句只不過是化用了《陳書•徐陵傳》中“蕭軒靡禦,王舫誰持?瞻望鄉關,何心天地?”之意罷了。

對於一首詩,無論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若借某一具體的事物以古喻今,以小映大,自然無可厚非,可要藉毫不相干的某一具體事物“弔古懷鄉” ,我就感覺到有點強強所難的牽強附會。儘管我並不想“深文羅織”地去解析那一首古詩,但為了解開心中一直存在那一點點疑問,又不得不去翻閱大量的資料去刨根問底,總期望給它一個即合乎思維邏輯又合乎情理的完美解釋。

(這是我的回答)

1.登黃鶴樓:我仕途不得意,想要求仙,騎黃鶴.但"黃鶴一去不復返";我想要歸鄉.但"日暮鄉關何處是"欲歸鄉不能.

2.點出:自然界恆久不變. "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但人事是變化的.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3.春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春草萋萋"《楚辭·招隱士》曰:“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鸚鵡洲"相傳東漢末江夏太守黃祖長子射在此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禰衡作《鸚鵡賦》,故名。後衡為黃祖所殺,葬此。
"春草萋萋鸚鵡洲。"帶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欲歸鄉不能.

(作者回應)

老師早上好。老師能悉心地學生釋疑解惑,乃是學生的榮幸,學生感激不盡。老師之言,合乎情理,這樣自然而然的引出,讓整個首詩渾然一體,這對我以後寫詩也會大有益處。只是我還有一點點的疑問,懇請老師再次為學生釋疑解惑。既然作者仕途不如意,又為何“欲歸而不能”?難道他也像徐陵那樣受制於人麼?老師對這首詩解釋我特別滿意,這個問題只是題外話。受益的交流使人身心愉悅,再次感謝老師悉心賜教,順祝老師萬事如意。

(這是我的回答)

問:既然作者仕途不如意,又為何“欲歸而不能”?
古代出來做官,要辭官,要皇帝恩准.再說,他想回家,也要考慮:回家要如何生活?
你多讀唐宋時代的名家詩詞,就會發現:許多人,如蘇軾,都想辭官,但最後都死在任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lian2021port 的頭像
    julian2021port

    julian2021port的部落格

    julian2021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