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體

當我開始學習寫詩填詞時,老師告訴我"將你要寫的東西,寫成一篇散文,越詳細越好,再由散文來思索,如何寫詩或填詞."

從散文到詩,詞,曲,的寫作和填寫,你可看出他們文體的不同.

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問牧童"借問,何處有酒家?",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淸明
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科))"借問酒家何處有?(白)"牧童(遙指(科)): 杏花村  (白) 科:動作.白:唸白.

元曲,它等於是現在舞台劇的劇本.演員在台上,要演唱和動作.所以,元曲還會加一些襯字.而詞就是又一體.

馮子振 紅繡鞋 題小山蘇堤漁唱
東里先生酒興南州高士文聲玉龍嘶斷彩鸞鳴.水空秋月冷,山小暮天青蘇公堤上景.

二.格律

格律就像文法,請問你:先有中國語的文法,還是先有語言?當然是先有語言,再經過長久時間的流傳,這時,語文學家將它的規則整理出來,方便後來的人來學習.

詩的格律也是相同.從原來的古體詩,到後來的近體詩,產生了嚴格的依循標準.這時,有的人就轉而填詞,有的人就將它通俗化,如竹枝詞和打油詩.

打油詩,偶數句的句尾要押韻,所以,它實際上算是古體詩;而竹枝詞,他最早就是唐朝的劉禹錫,將湘西的民歌,依據律詩的格律,改寫而成,後來形成了一種詩作方式.

格律詩,在唐朝是科考的項目之一,所以他的規定很嚴格.

談到詞,它原來是在歌樓酒肆演唱的曲子,經過士人的潤色改革,成為文學作品.由於它和科考無關,它的題材就較變化多端,你可以看到清朝編定的欽定詞譜,就是"正格"和"又一體".

我所接觸的教授,一種就很要求,寫詩,就是王力的詩詞格律,填詞,就是龍沐勳的唐宋詞格律;但另一派,則是認為:除非是參加比賽,否則可以自由發揮,成為又一體.

最後談到平水韻,有人就說它是產生在唐詩宋詞之後,因此,唐宋時代的人所依據寫詩填詞的,不是平水韻.我的解答,就是前面說的"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文法?"平水韻,當然是當時所依據的.

至於如今,普遍講普通話,努力推動中華新韻,這個潮流是對的,但是,它的問題就是:它的平仄依然有問題.

台灣過去的一位教授張孟機,就主張:普通話的第一聲,為上平,第二聲,為下平,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為去聲.你用這種規則來檢視中華新韻,你會發現,會有一些字平仄上有問題.因此,當你積極的推動中華新韻時,是否也將它的平仄整理好.

現在雖然有檢查軟體,能夠檢查詩詞,同時,清華大學研發的軟體,能夠寫詩詞.但是,我相信,對律詩的對偶,和詞的斷句,及領字,...等部分,還是需要人工來檢查的.

有時,寫詩填詞就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當你有所感,或是旅遊歸來,隨興依照格律和詞譜,寫首詩,填一闋詞,那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

何必整天討論這些枝枝節節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n2021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