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薛礪若所寫的宋詞通論,是一本對宋詞研究很專精的著作.

不過,在討論宋詞時,他犯了一個毛病:他認為宋朝經過唐末五代,(其實,可以提前到安史之亂.)後,復歸統一.再經過一百七十餘年的太平歲月.所以,產生了這種:重視現實的享樂思想,和反戰的文學.文人,將精神都消磨在溫柔鄉中.

其實,他該知道:中國,在安史之亂前後,進入到工商業社會,(可以參考李約瑟的著作).由於生活的改善,逐漸產生了一種新的思想,就是後來一直沿用到鴉片戰爭前的(朝貢互市政策).你可以看到,北宋真宗時的檀淵之盟,讓北宋和遼國維持到遼國滅亡;而宋仁宗時,范仲淹的互市政策,讓西夏和宋朝和平交往.就是後來的宋金之間,也是建立在這種關係上,來維持和平交往.

說到宋詞,他和唐詩不同.唐朝的科舉考試,要考律詩,所謂的"賦得體",就是考試的文體.所以,唐詩較嚴格要求格律;但是,宋詞,則是文人在宴會中的酬唱曲調,他不是很要求格律.在台灣,有兩種教授:一種,用研究唐詩的方式,研究宋詞.他會要你注意宋詞填寫時的規則,同時,遵照規定來填寫;一種,他會告訴你,宋詞每個詞牌,除了"正格"外,還有"又一體".沒有按照規定填寫,就是"又一體".

接下來,你想,你在宴會中聽歌,你會聽岳飛的滿江紅嗎?

你回想,唐朝的時候,科舉要考律詩,同時,當時,考卷沒有彌封,更沒有後來的重新繕寫.參加科考的考生,會到京城去拜訪鄉先輩.所以,有所謂白居易的故事,也有朱慶餘寫給張籍詩的故事,"洞房昨夜停紅燭,...".在當時的環境下,產生"傳奇故事"大為盛行的背景.你如果看過唐朝的傳奇故事,就知道它的內容,和律詩大大不同.

至於說到柳永,他將民間的曲調加以推廣,擴大宋詞的詞調.但是,他前期寫的詞,都是為茶樓酒肆,聲色場所服務.這種詞,自然被士大夫所唾棄.

仔細想來,詩經的十五國風,或是楚辭,漢代的樂府詩,都是採集民間樂曲,再經過文人加以修飾而成,另外,如劉禹錫的竹枝詞,也是相同.自然較典雅.這正是柳永所填的詞的問題.

總之,無論詩,詞,曲.他後來的沒落,都是因為後繼無人,而不是他本身的問題.唐詩,經過杜甫,李商隱,...,逐漸衰微;宋詞,經過姜夔,吳文英,...,逐漸沒落,不是嗎!

其實,只要有人給他新生命,就會復興.如清朝的清詩,和詞,不是又有了一些作家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n2021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